照明行业网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小程序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扫一扫关注

扫一扫微信关注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海外卖手电筒,在撑起一个IPO

   2024-08-19 36氪300
导读

2019年,在Olight(傲雷)为美国用户举办的线下活动Ofan Day上,当时负责整个海外市场业务的肖美琴,见到了一位疯狂的用户。对方兴奋地分享着,自己购买了上千支Olight手电筒的经历。肖美琴很不解,这位用户是一个人

2019年,在Olight(傲雷)为美国用户举办的线下活动Ofan Day上,当时负责整个海外市场业务的肖美琴,见到了一位疯狂的用户。对方兴奋地分享着,自己购买了上千支Olight手电筒的经历。肖美琴很不解,这位用户是一个人独自生活,“为什么要买这么多手电筒?” 


该用户的回答是,自己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,就是喜爱Olight的手电筒。而且每次下单后等包裹的过程,就像是圣诞夜前夕等礼物时一样激动。除了拿来囤积把玩外,还有很多用户分享称,自己将Olight的产品买来当作礼物,送给身边的亲戚、朋友。 


这一年,距离肖美琴只身一人来到美国,为Olight开拓当地的线上市场,已经过去了3年。这期间,Olight的年营收从依靠B端渠道,在千万元之间徘徊,转变成,借助独立站,能做到过亿元的成绩。 


而美国市场对Olight的品牌认可,同时还发生在用户群体之外:


Olight的一位员工出差美国时,在落地安检过程中,露出了印着“Olight”的文化衫,被机场安检人员留意到后,对方高兴地说:“Oh,Olight,I know it!" 


从B端转C端,建立其品牌认可与信任的同时,Olight的销售成绩也从亿元大关一路增长,到如今已经是年营收超10亿元的行业大卖。集团也在2023年11月,启动了A股IPO辅导。 


01 历经5次搬迁

虽然手电筒这一产品,近期才在出海市场受到了不小的关注,但中国的手电筒出海历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—— 


当时,位于宁波市宁海县的西店镇,有一批手电筒企业,他们通过“包机参展”的创新举措,‌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,并让西店手电筒产品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,‌而且形成了“西店制造”的品牌效应。‌新华社今年4月的报道数据显示,西店镇拥有900多家手电筒制造企业,年产值达到了80亿元。 


“西店做手电的很多都是小厂,甚至是夫妻店。”肖美琴对西店的手电筒产业也有一定的了解,她表示,虽然西店地区的整体产值比较大,但却是上千家企业加在一起的成绩。 


2007年成立的Olight,正处在了中国手电筒产品打开国际市场的初期。不过,Olight的故事,不在宁波西店,而是起源于中国另一条重要灯具产业带——广东。 


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代表的广东灯具产业带,优势在LED。大量的工厂,多以制作户外装饰、家装家居等灯具为主。在Olight最初的三名创始人中,有人是资深的手电筒行业从业者,所以Olight一入局,就选择了看起来体量并不是那么大的手电筒赛道。 


“手电筒这个品类体量很小,小到一般投资方都不愿意来投这个赛道的公司。”肖美琴如是说。 


在Olight的身上,这一点也得到了验证。 


据可查阅到的公开资料显示,Olight是在成立14年后(2021年),才拿到了一笔A轮融资,还是由深高新投通过“投保联动”的方式,领投的一笔3000万元资金。之后,Olight在启动IPO辅导后的次年1月,拿到了一笔近亿元的公开投资。这是Olight的B轮融资,由合江资本、冰川网络联合领投,国泰君安证裕投资、西湾投资、同创伟业等参与投资。 


或是因为拿不到投融资,Olight“发展起来就不会那么快”,整体来看相对曲折、艰辛。 


早期,Olight是一家为国外品牌做代加工的灯具工厂。发展一段时间后,开始尝试拓展海外代理商,打通了B端渠道,拥有了自己的品牌。 


据企查查显示,Olight的公司名为“傲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”(以下称“傲雷集团”),总部目前位于广东深圳。傲雷集团曾用名“深圳市傲雷电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”,于2023年8月更名为“中山市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”,后于2023年10月更改为如今的名字。 


在公司名字变更的背后,是Olight前后经历了5次搬迁的写照。Olight的创始人,同时也是傲雷集团董事长的范江,就表示:“傲雷的发展史,就是一部搬迁史。” 


02 去做得最差的美国开独立站

直到2015年,Olight才开始做亚马逊。也就是在Olight转型的这一年,中国手电筒出口贸易迎来一个了小高潮。并且从2015年开始,中国每年都保持着将近12亿个手电筒的出口量,外贸收入稳定在100亿元左右。 


肖美琴在与品牌工厂对话中,聊到公司转型的一个核心因素就是:“大多数渠道商跟我们说,你怎么可以每年都让我们增长?有一些实力不好的B端渠道,业绩已经在慢慢在下滑了”。正是这种与市场背道而驰的发展态势,让Olight做出了自己打渠道的抉择。 


“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身上是不可取的”,肖美琴如是说。 


但做了一年多亚马逊后,Olight并没有什么起色。不仅如此,选择了自己做渠道的Olight,还引起了美国一众经销商的不满。于是在2016年,肖美琴在“董事长只说叫我到美国看一下”的促使下,单枪匹马地到了美国。 


之所以是肖美琴,是因为她在入职Olight之前,在美国工作、生活了一段时间。回国后,肖美琴先做了一段时间外贸工作,最后于2013年进入Olight,负责市场方面的工作。在国内任职期间,肖美琴也是全世界各地飞,去对接各个地区的渠道商。 


谈起这段经历,肖美琴还回忆起了自己在美国工作时,一次逛超市的情况。那次她偶然发现,超市货架上的中国品牌很少,但其他品牌的商品都印着“Made in China”,她那个时候内心萌发出一个想法:“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参与打造中国品牌的机会。” 


机缘巧合之下,Olight品牌化之路的机会,就这样摆在了肖美琴面前。 


当时,美国是Olight做的最差的一个市场,“同期欧洲(国家)的销量要多很多”。除了掌握美国市场的一些情况外,公司当时也对手电筒的海外市场、中国商品的跨境等,做了一些调研和了解。肖美琴去美国时,就清楚地知道:“在亚马逊上想要销量,得要有品牌影响力,我们那会显然没有。所以决定做独立站,一定得推我们的品牌。” 


肖美琴在落地美国后的第一件事,就去招募了Olight的一个罗马尼亚经销商,通过对方找到第三方,把独立站做了出来。紧接着,肖美琴招募了一位美国本地人,让对方负责社媒的运营和投放。 


完成本地团队的搭建后,肖美琴和团队开始做品牌的投放、独立站的推广,在经历了为期一个月的运营后,Olight美国独立站正式营业。结果短短3天时间里,就有了10万美金(约合71.89万人民币)的销售额。 


“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”,肖美琴称,“2016年在一些地区拿到Olight独家授权的渠道商,他一年的销售额可能也才5万美金”。不过,这一开门红的成绩,也让经验不足的Olight在快递、物流等环节遇到了一些挑战。 


美国的办公室,被迫变成了“仓库”。无奈,肖美琴只能和团队成员窝在办公室里连轴转地打包、发货,最终用了两周的时间处理完了所有订单。如今,随着Olight海外仓的建成与在物流环节上的完善,美国用户下单后,3天内就能收到包裹。 


此外,本身是门外汉的几人,通过这次的成绩,直观地看到自己投放的ROI后,对投放、运营也有了很大的信心。并在第一时间,就乘胜追击地加大了投放力度。 


基于Olight在社交媒体的大力投放,以及围绕Olight的品牌形象塑造和经营,Olight每年的销售额自2016年保持高速增长。同时,销售额中的C端占比,也从最初的不足20%,增长到了2023年的接近90%。 

    

 
(文/小编)
 
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
0相关评论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,作者: 小编。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https://www.zmhyw.cn/news/show-4089.html 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
 

(c)2023 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

沪ICP备2023001045号-1